你知道全球排行前三的致死性心血管疾病是哪些吗?答案是心梗、脑卒,还有静脉血栓栓塞症,而这些疾病背后都离不开血栓,血管内的血栓,就像一个“定时炸弹”一样,存在安全威胁。
一、25岁男子腿肿痛四天,险截肢
25岁的小全半个月前因肾炎入院治疗,期间曾用过激素类药物,出院回家后,小全也很少活动,总是长时间坐在电脑前打游戏。
出院不过三天就出现腿部肿胀,但小全并未在意。
直到情况越发严重,小全急忙到医院就诊,而彩超结果显示小全下肢多处深静脉血栓,需要即刻转往上级医院治疗。
入院时小全的呼吸急促且心率很快,其中胸闷胸痛的症状提示已有肺栓塞的问题,随后化验结果显示酮症酸中毒,血钾达到7.2mmol/l,随时有心脏骤停的危险。
医生经过十多个小时的抢救后,小全生命体征逐渐恢复,经溶栓吸栓后大部分血栓消失,术后小全下肢肿胀症状也有所缓解。
可就在术后第一天,小全发觉右小腿再次肿胀难忍,医生怀疑是骨筋膜室综合症,随即做了右小腿深静脉切开减压术,让小全避免了截肢,恢复正常生活。
二、血栓来临,四肢会通风报信
血栓主要包括动脉血栓、静脉血栓,我们所熟知的心梗与脑梗,发病的根源就是动脉血栓,而静脉血栓,是位列第三的心血管隐形杀手,99%没有任何症状表现。
如果在生活中,发现身体四肢有不适或异常的时候都应该重视起来:
①血栓性腿肿
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常常会影响静脉血的正常回流,继而升高静脉内压力,并令血管内液体渗入皮下并造成瘀滞,造成血栓性腿肿。血栓性水肿具有突发性,通常健腿正常而患病腿则发硬肿痛,活动后症状加重。
②肢体发热、发红
由于静脉血栓的形成,导致从肢体流向心脏的血流减少,静脉的压力不断增大,血管内体液也会渗透到其他组织,引起肢体异常发红和发热。
③手脚乏力麻木
由于静脉血栓影响血液流通,导致下肢血液淤积,令患者忽然出现手脚乏力或迈不开腿的情况,有时走路会踏空,亦会出现上下肢体或口舌麻木的情况。
三、吃阿司匹林预防,应该注意什么?
阿司匹林作为目前较为常见的抗血栓一线药物,主要功效就是帮助抑制血小板的聚集,同时减弱人体的凝血功能,降低体内血栓的形成。
一开始阿司匹林主要用来解热镇痛药,直到学者们发现它在抗血栓方面的作用,而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也被挖掘出来,譬如会损伤消化道粘膜。
药师华子表示,已发生过心梗、脑梗,以及近十年间患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高于10%的高危患者,建议这三类患者仍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,这是一种二级预防治疗手段。
我国有针对心血管疾病一级与二级预防的抗血小板推荐药物,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霍勇表示,一级预防是患者并未确诊心脏病,但是存在发病风险,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服用阿司匹林预防。
当然,也有服药禁忌人群:
孩子禁服阿司匹林,避免引发瑞氏综合征;阿司匹林可刺激胃部并造成胃部损伤,胃溃疡患者也要禁服,还有对阿司匹林过敏或可能诱发哮喘的人群,也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。
四、多种食物号称“天然阿司匹林”,可以多吃
日常饮食中,有些食物,比如木耳、生姜、绿茶、洋葱和大蒜等,可以比如成“天然的阿司匹林”,可以帮助清洁血管。
当然,要想预防血栓的形成,我们还需要适度的进行锻炼,推荐大家坚持步行。
与此同时,也务必要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,不熬夜不抽烟不喝酒,保持心情愉悦,有慢性病的朋友,也要积极的在医生的指导下吃药控制,切勿随意停药或减药。
血栓症状不明显,但发作起来却又十分危险,是当之无愧的“隐形杀手”,平时应避免久坐,若身体四肢出现异常症状,应当重视起来。